
自卑是社交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。
所謂“自卑”是指人們因主觀和客觀原因而造成的妄自菲薄、缺乏自信、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種自我意識。自卑的人大都孤獨,缺乏人際交往。那麼,怎樣才能克服社交中的自卑心理?又怎麼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?
怎樣才能克服社交中的自卑心理 ---
1. 要客觀地進行自我分析不僅要看到自已的短處,也要如實地看待自己的長處。這有助於克服自卑心理。西方有這樣一名格言: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,只是因為自己跪著。不信你站起來試試,你一定能發現,自已並不註定比別人矮一截。請用這句話來鼓舞自己吧。
2. 善於表現自已自卑感的產生,往往和心理封閉聯繫在一起,而心理封閉又往往是在表現自己過程中受到挫折所致。要知道:“天下事,有成功,也有失敗,成功固足喜,失敗也非無益。”當你在人際交往中,受到別人的冷落和嘲諷時,不要氣餒,要冷靜地分析失敗的原因,採取積極的態度去對待。用自信和勇氣去承受厄運的挑戰。在與人相處中,要善於表現自己,要揚長辟短。要善於選擇那些能發揮你長處的社交活動,儘量表現自己,這樣,就可能在社會交往中打開局面。成功的經驗積累越多,便可以不斷地消除你的自卑感,增強自信心。
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
我們都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朋友。有的人社交並不差,可就是人緣不好,交不上知心朋友;有的人社交能力並不強,但卻結交了不少好朋友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心理學家告訴我們,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。這些因素包括個性特徵、興趣愛好、思想觀點、年齡性別、交往範圍、交往頻率、距離遠近等。在這些因素中,個性特徵尤為重要,它是人際吸引力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。缺乏人際吸引力的人,是因為他具有阻礙人際吸引力的不良個性特徵。
這種不良個性特徵,主要表現在如下10點:
1. 不尊重別人的人格,隨便損害別人的自尊心,對他人缺乏同情心,不關心他人。
2. 以自我為中心,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興趣,忽視他人的處境與利益,甚至把別人當作自己驅使的工具。
3. 圓滑、偽善、待人不真誠,與人交往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他人,沒有利用價值就丟開。
4. 過分服從別人,過分懼怕權威;過分依賴他人,缺乏自尊心。
5. 心胸狹窄,尖酸刻薄,嫉妒。
6. 情緒偏激,蠻橫粗魯,喜怒無常。對他人有戒備心、猜疑心、報復心。
7. 過分自卑,缺乏信心,孤僻,冷漠,不合群。
8. 清高孤傲,目中無人。
9. 勢利眼,喜歡巴結上司,溜鬚拍馬。
10. 苛求他人,對他人批評過分,喜歡背地裏議論別人。好整人。
如果你具有人際吸引力的不良個性品質,那就應該注意改造自己的個性,不然,難得有知心朋友。你應該知道,一個人是否能交上朋友,關鍵自己。
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,但只要細心注意,是完全可以爭取的。
以下提供4種方法技巧,供你參考:
1. 努力培養人際吸引的良好個性品質:我們知道,交朋友的過程是一個互相接納的過程。你以嚴格的標準選擇別人,同樣,別人也在選擇你。如果你具有阻礙人際吸引的有良品質,即使你交際很廣,也難得有知心朋友;反之,如果你具有促進人際吸引的品質,你就會被別人視為知己,友誼關係自然建立起來。
2. 要善於體察別人的真正需求:心理學家研究表明,每個人在人際反應方面都有其特質。這些特質歸納起來有3種類型:
A類,包容的需求,即每個人都希望廣交朋友。
B類,控制的需求,即要求在權利的基礎上與他人建立關係。
C類,感情的需求,即希望在感情的基礎上,密切與他人的關係。
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,不但要瞭解對方的個性品質,而且要瞭解對方人際反應的特質。不要只想別人對我如何如何,只想影響別人,讓別人適應我的需要,而要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上,多替別人著想。因為,人際交往實際上是需求的互補,從交往中得觀察家需要的東西。只索取而不奉獻,交往關係很難維持。瞭解別人的需求,恰當地給予滿足,在滿足別人的過程中,自己也能得到滿足。
3. 人際交往的技巧: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不是隨心所欲的,而是有一定目的,利用一定方法和技巧進行交往的。交往技巧合適,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;反之,會使人際關係扭曲、破裂。
在人際交往中,主要應掌握的技巧有:
(1)語言技巧。語言是思想交流工具。掌握使用語言技巧,便於思想溝通,從而在此基礎上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。在人際交往時,當說什麼,不當說什麼,什麼話講到什麼程度,都要把握分寸。在人們接受資訊時,總是願意聽取那些對自己的優點予以肯定、讚美的資訊,而對那些於自身不利的資訊,總是持排斥的態度。語言使用技巧失誤,可使人際關係破裂。“當矮子面,不能說矮話。”
(2)注意交際動作。動作指交往雙方在動作上的接觸。合適的行為接觸,會增加親密度。若動作不當,則不能收到恰如其分的效果,容易導致人際關係破裂。雙方交往處於初級階段,便使用過分親昵的動作,可使對方產生反感。異性交往,動作失誤,常會導致交友失敗。
(3)選擇技巧。人與人交往,有嚴格要求,不是盲目選擇,隨便交往。交往物件的選擇是有一技巧的。物件選擇失誤,會埋下不良的種子,導致不良後果。應選擇地位、興趣、愛好、信念等相近似的人,作為交往物件,這樣雙方容易溝通,行動容易協調,互為知己,關係融洽。勉強湊合,關係很容易破裂。
4. 加強相互交往:交往頻繁,容易互相瞭解和產生共同的話題,也容易建立融洽的感情。所以,加強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途徑。
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作用
(1) 提高學習效率人際關係良好,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融洽,心情舒暢,有助於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,進而提高學習效率。而人際關係緊張,人與人之間互相猜疑,彼此戒備,學習不協調,勢必降低學習效率。
(2)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人際關係融洽,需要得到滿足,就能保障心理健康。人際關係失調,影響人的心理健康,甚至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。
協調人際關係的4個重點
協調人際關係,一般可從4個重點著手:
1. 自我修養和鍛煉要瞭解人際吸引力的組成因素,進而進行自我修養和鍛煉。在日常生活中,有人願意與人交往,而且交往的效果較好,說明他有很強的人際吸引力;而有人不願與他人交往,即使交往,效果也不好,說明他的人際吸引力弱。人際吸引力強,能使人際關係協調、融洽。那麼,形成人際吸引力的因素有哪些呢?
心理學家研究認為,有下列4個因素構成人際吸引力。
A、 接近性因素。距離越小近,則容易接觸、交往。經常接觸的人,彼此就容易互相吸引。
B、 相似性因素。社會態度、信念、價值觀等相似的人,或者年齡、愛好、興趣、性格等相似的人,容易互相吸引。兩者越接近,越能互相吸引。在個人的交往中,相似性的吸引所形成的友誼,多是牢固的。
C、 需要的互補。人們之間的交往,都是為了滿足需要。交往雙方的需要正好處於互補關係時,就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。
D、 儀錶的吸引力。儀錶在人際交往中,尤其是初次接觸中是個重要的吸引因素。人的長相、穿著、儀態、風度等都會影響人們彼此間的吸引力。
2. 重視人格鍛煉良好的人格,能協調人際關係;不良的人格,則人能使人際關係緊張。心胸寬闊,性格開朗,嚴以律已,寬以待人,容易搞好人際關係;心胸狹窄,性格孤僻,則會給人際關係設置障礙。性情暴躁的人,容易與人發生衝突,影響人際關係。因此,注重人格鍛煉,改造不良人格,對協調人際關係甚為重要。
3. 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,評介自己,改造自己,自覺地調整自我意識與行為,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,這就容易與他人搞好關係。
4. 學習人際交往的理論與技能人際關係是有學問的,要想搞好人際關係,應該學習人際關係學。在理論指導下,加強人際交往,自然就能學會人際交往技能,就可以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地增長才幹,適應社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